平日里,每当我们走进饭店、宾馆、商场等公共场所时,大家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寻找能用的免费公共wifi。然而,对于大部分使用这些wifi的市民来说,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免费公共wifi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一些不法分子们也抓住了这一漏洞,他们通过制作便于利用wifi传播的钓鱼网站和病毒,利用公共wifi致使手机等智能通讯产品“中毒”,从而造成我们的隐私泄露和财产损失等。
为全市公共wifi配上“安全锁”
为了彻底杜绝公共wifi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加快我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程,8月10日我市公安部门开始全面推进公共场所无线上网安全管控系统建设工作。
市公安局将通过多警种联合执法,并协调市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督促全市各联网单位和公共场所wifi落实互联网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建立公共场所无线上网安全管控系统,确保年底前,为全市公共wifi配上“安全锁”。
系统建立后,将会为公安机关打击涉网犯罪、维护互联网秩序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还将切实保障场所业主和消费者的隐私及财产安全。对于拒不采取安全措施的公共wifi提供者,公安机关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相关链接:
2015年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中明确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
(二)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情节严重的;
(四)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文:首席记者杨洋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田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